行動方案
一、前言
二、什麼是社會創新?和社會企業哪裡不同?
社會創新和社會企業的不同處在於,社會企業是結合商業力量完成社會使命,屬單一性質,而社會創新則是多元的,係透過技術、資源、社群的合作,創造社會價值。
三、6大策略,建立社會創新友善發展環境
●促進在地實踐:連結區域學校資源,以培養人才創新思考與實踐行動的能力。如探討當前重要問題與困境,提出具體建議及作法。
●強化合作社專業知能:對合作事業等全國性社會團體進行培訓,建立經營管理能力。
(二)資金取得:健全社創發展條件
●串連外界資源:如引導上市(櫃)公司將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 CSR),投入社會創新發展。
●強化投融資金環境:支援社會創新相關業者初期營運資金,並提供可行融資措施。
(三)創新育成:發展地方社創模式
●透過跨領域交流凝聚共識,逐步形塑地方解決方案,並導入相應經營輔導措施,提升相關組織自主能力以永續發揮影響力。
●協同地方實體平台推動社會創新育成與實驗場域,同步全台相關資訊與資源,以助催生地方社會創新模式。
(四)法規調適:建構友善法規環境
●新創法規調適平台:由各部會釐清社創業者具體法規調適疑義,如涉及跨部會協調需求,至本平台提案以邀集各法規主管機關召開研議。
●法規鬆綁建言平台:蒐集相關建言進行溝通協調,鬆綁法規以建立便民效能之法制環境;彙整各部會經自主檢視業管法規所定期提出之鬆綁成果。
(五)推動拓展:推廣社會創新
●推動Buying Power社創採購鼓勵企業購買、共同供應契約平台納入社創相關產品,未來將結合更多社創、新創服務供各機關採購。
●支援、優化民間社福團體等中介單位,提升弱勢族群職能相關發展,協助重返一般就業市場。
(六)國際連結:提升國際能見度
●藉由社會經濟入口網站(https://se.wda.gov.tw/)彙整各部會社會創新資訊,並提供雙語服務以公開台灣發展成果,向國際行銷我國社會創新能量。
●結合民間資源與經驗,於食安、綠能、農業等多元議題建立非政府組織跨國合作關係,並辦理全球社創相關盛會,進行國際深度交流。